1、言語與語言的關系
言語與語言的區(qū)分,主要是為了使言語治療人員能夠正確地理解各種言語語言障礙,并進行有效的康復治療。
2、言語產生的決定性條件
聲帶振動
3、言語發(fā)育過程中各系統(tǒng)的作用
呼吸——動力源;發(fā)聲——振動源;共鳴——共鳴腔;
4、構音障礙的定義
由于構音器官的運動異?;騾f調運動障礙而導致在發(fā)出有意義言語的過程中出現的構音不清和聲韻調異常等現象,從而影響言語的可懂度。
5、下頜口部運動功能主觀評估的流程及材料
下頜口部運動功能評估主要檢查下頜的感知覺情況和運動能力。
下頜在自然狀態(tài)下的評估是指在患者不講話、不進食、不做口部運動時觀察下頜的結構、位置和口腔開合度,從而判斷下頜在放松狀態(tài)下的位置和結構、顳頜關節(jié)的緊張程度、咬肌的肌張力、下頜的控制能力情況等。
下頜在模仿口部運動狀態(tài)下的評估共有8個項目,包括咬肌肌力檢查,下頜向下運動,下頜向上運動,下頜向左運動,下頜向右運動,下頜前伸運動,下頜上下連續(xù)運動以及下頜左右連續(xù)運動等。前6項是檢測下頜的單一運動能力,后2項是檢測下頜的連續(xù)運動能力。
評估時由檢測者給出指導語,并做示范動作,由患者模仿。通過評估,評價下頜各種運動模式是否習得,診斷下頜運動障礙類型,分析下頜運動異常原因,為制定下頜運動治療方案提供依據。
6、唇口部運動功能主觀評估的流程及材料
唇口部運動功能評估用于檢查唇的感知覺和肌張力情況以及唇的運動能力。
唇在自然狀態(tài)下的評估是指在患者不講話、不進食、不做口部運動時觀察唇的結構、位置和形狀,從而判斷唇在放松狀態(tài)下唇的位置和結構、唇和面部的肌張力情況,以及唇的控制能力。
唇在模仿口部運動狀態(tài)下的評估共有6個項目,包括唇面部肌力檢測、展唇運動、圓唇運動、唇閉合運動、圓展交替、唇齒接觸運動。
評估時由檢測者給出指導語,并做示范動作,由患者模仿。通過評估,評價唇各種運動模式是否習得,診斷唇運動障礙類型,分析導致唇運動異常的原因,為制定唇運動治療方案提供依據。
7、舌口部運動功能主觀評估的流程及材料
舌口部運動功能評估用于檢查舌的感知覺和肌張力情況,以及舌的運動能力。
舌在自然放松狀態(tài)下是指在皇者不講話、不進食、不做口部運動時觀察舌的結構、位置和形狀,從而判斷舌在放松狀態(tài)下舌的肌張力情況,舌的控制能力。
舌在模仿口部運動狀態(tài)下的評估共有15個項目,包括檢測舌肌肌力、舌尖前伸、舌尖下舔頜、舌尖上舔頜、舌尖上舔齒齦、舌尖左舔嘴角、舌尖右舔嘴角、舌尖上舔硬腭、舌尖前后交替、舌尖左右交替、舌尖上下交替。馬蹄形上臺、舌兩側緣上抬、舌前部上抬、舌后部上抬等。
評估時由檢測者給出指導語,并做示范動作,由患者模仿。通過評估,判斷舌肌張力有無異常以及異常的類型,判斷舌運動有無異常以及異常的程度,判斷舌運動的運動范圍、舌的運動控制能力、舌的運動速度等是否存在異常,分析舌運動障礙的原因,為制定舌運動治療方案提供依據。
8、言語感知過程
聲音信號→內耳基底膜的螺旋器(聲譜分析)→神經沖動傳遞(聽覺神經電信號)→大腦高級聽覺中樞(語言代碼)→言語理解
9、言語產生的三大系統(tǒng):
言語產生的三大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發(fā)聲系統(tǒng)、構音系統(tǒng);
10、言語呼吸障礙的臨床表現:
a.呼吸方式異常:胸式呼吸
b.呼吸支持不足:說話聲音小,句長短
c.呼吸與發(fā)聲不協調:說話一字一頓;起音方式異常(硬起音、軟起音);吸氣式發(fā)音
11、言語發(fā)聲障礙的臨床表現:
a.音調異常:音調高,音調低,音調單一,怪聲怪調
b.響度異常:響度過大,響度過小
c.音質異常:嘶啞,粗糙,氣息聲
12、言語共鳴障礙的臨床表現:
a.口腔共鳴異常:前位聚焦,后位聚焦,喉位聚焦
b.鼻腔共鳴異常:鼻音功能亢進,鼻音功能低下
c.共鳴音質異常:聲音單薄,共鳴少
13、構音障礙的定義:
由于構音器官的運動異?;騾f調運動障礙而導致在發(fā)出有意義言語的過程中出現的構音不清和聲韻調異常等現象,從而影響言語的可懂度。
14、構音評估的內容:
口部運動功能評估、構音運動功能評估、構音語音能力評估